乳腺癌患者被認為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低,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在診斷后2年內發(fā)生率為1.2%,而來自臨床試驗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患者接受化療后或在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風險增加分別為2.1%和4.4%。Piccioli等人報道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在乳腺癌無疾病期及進展期分別為4%和15%。在轉移性乳腺癌中高發(fā)的靜脈血栓形成事件可能是由于疾病的進展,病理性骨折所致的制動,癌癥惡病質以及由腫瘤擴大所致的靜脈壓迫。盡管血栓栓塞在早期乳腺癌中比晚期乳腺癌中發(fā)生少,但是仍然存在并給帶來了臨床挑戰(zhàn)。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應用抗腫瘤藥物以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均會導致血栓栓塞。這篇文獻總結了乳腺癌患者接受輔助治療時靜脈血栓栓塞的危險因素,發(fā)生率以及避免策略。(Mandalà M et al. Thromb Res. 2012 Oct;130 Suppl 1:S66-70)
輔助治療:化療的影響
化療本身導致血栓栓塞疾病風險增加至少有三種機制:1、引起血管壁急性損傷(博來霉素,卡莫司汀,長春堿類)2、內皮非急性損傷(阿霉素)3、天然凝血抑制劑的減少(使用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后使蛋白C和S水平下降以及使用門冬酰胺酶后使抗凝血酶 III水平下降)。雖然為確定癌癥患者中靜脈血栓栓塞實際發(fā)生率的最佳實驗設計為前瞻性隊列研究,但現(xiàn)今關于女性早期乳腺癌的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結果來自臨床試驗。
Levine等證明了早期乳腺癌使用輔助化療時可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他們設計了一項隨機試驗,比較了II 期乳腺癌患者化療與激素合用12周與單用化療36周對血栓形成的差異。總共205名患者中14名發(fā)生了血栓栓塞。在12周到36周之間,當一組已經結束治療,另一組仍在接受單純化療。在長時間治療組中發(fā)生5例血栓栓塞事件,而短時間治療組無一例發(fā)生。兩組中差別有顯著性意義。
Clahsen同樣發(fā)現(xiàn)手術期間的化療可以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尤其是針對絕經后的女性及與接受了乳房切除術的女性。1292名接受手術期間化療的患者有27例發(fā)生了血栓栓塞(2.1%),而在1332例患者中有10例發(fā)生(0.8%)(p=0.004)。在絕經后的女性中發(fā)生血栓栓子并發(fā)癥的頻率較絕經前女性高 (2.0 vs. 0.6%, P=0.003)。
Nolan等對接受輔助性化療的連續(xù)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來明確靜脈血栓栓塞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共計280名患者確認接受了輔助性ECMF藥物化療,21例患者發(fā)生了靜脈血栓栓塞(7.5%)。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具有高達27%(15/56)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在某些患者中血栓事件也與用藥的耽誤,延時相關。
激素治療與化療-內分泌治療的影響
無論是否使用化療,他莫昔芬可以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其機制尚未明確,但推測可能與雌激素所致的栓塞類似。最近的臨床試驗顯示對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內分泌輔助治療時,應用芳香化酶抑制劑與使用他莫昔芬相比,可以顯著減少血栓的發(fā)生。在最近Amir 等人的研究中指出,他莫昔芬使用后換成芳香化酶抑制劑抑制劑治療總時間為5年者,與單純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比較,換成芳香化酶抑制劑后并不能降低使用他莫昔芬2-3年來的危害??赡艿脑蚴?a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_Default Keyword_Type_3"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list-style: none;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color: rgb(6, 82, 157);">乳腺癌患者在開始使用他莫昔芬后,便聚集了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發(fā)生。在一項回顧性研究及基于人口的隊列研究中發(fā)現(xiàn)女性使用他莫昔芬后的前兩年是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高發(fā)期。此外年長者較年輕者使用他莫昔芬后血栓風險增加。
絕經前女性接受了化療和他莫昔芬同時治療者較化療與他莫昔芬序貫治療者有更多的血栓并發(fā)癥(2.8 vs. 0.8%, P=0.03)。絕經后的女性同時接受了化療與他莫昔芬治療者較單純接受他莫昔芬治療者(8.0 vs. 2.3%, P=0.03)及未接受治療者 (8.0 vs. 0.4%,P<0.0001)相比有更高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絕經前接受他莫昔芬和化療者發(fā)生動脈栓塞的比例為1.6%,遠高于只接受化療的患者(1.6 vs. 0.0%, P=0.004)。
以上內容摘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